合作e-mail: kikilai77@gmail.com
2014年9月25日 星期四
【影評/心得】正義辯護人及其背後的故事
《正義辯護人》改編自「釜林事件」,即是「釜山的學林事件」的簡稱。講述南韓1981年執政初期全斗煥獨裁政權以「傳閱危險書籍」、「非法集會」等罪名,逮捕了釜山地區22名學生和在野的政治人士,甚至拘留、刑求他們的真實內幕,這就是韓國第5共和國時期最為嚴重的容共分子偽造事件。 故事影射當時還是稅務律師的前總統盧武鉉,講述他幫助這些大學生,挺身而出為他們辯護的經過。
韓國前任總統盧武鉉1946年出生於慶尚南道金海市進永邑附近的一個小村莊,父親盧判石,家中有3兒2女,盧武鉉則是年紀最小的。在進永中學畢業之後,由於家境貧寒,盧武鉉進入了釜山商業高中學習。在畢業之後,在一家中小型企業就職。後來為了準備司法考試辭去了工作。
1971年,當時正在準備司法考試的盧武鉉從陸軍退伍。1973年1月,在故鄉進永與從小青梅竹馬的權良淑女士結為夫婦。在開始準備司法考試整整9年之後的 1975年,盧武鉉終於通過了第17屆韓國司法考試。在進入司法研修院學習之後,盧武鉉從1977年開始擔任大田地方法院的審判員。在7個月之後,他轉行成為了一名律師。
電影中則用詼諧的手法講述這段過去,男主角宋佑碩(宋康昊飾)為快速致富,揮別傳統律師之路,改做不動產登記,卻成眾多律師的笑柄,而這部份情結編排的很好,是在一桌酒席上呈現,律師們不知道宋佑碩就坐在對面,大肆笑話他走偏門、發名片的舉動,直到前輩趕到向大家介紹宋佑碩這號人物,在大家面露尷尬時,宋佑碩再以「發名片」一一回敬他們,突顯了宋佑碩的人物性格-不會在意他人眼光,做自己認為對的事。
而這成功很快就來了,本來一通電話都沒有、只有外賣會敲門的冷清事務所,瞬間人潮絡繹不絕,雖然成功過程沒花很多地方著墨,但許多編排都很細膩,像是一開始外送酢醬麵的小弟本來很不禮貌,忘記送泡菜還頂嘴說本來就沒有,但看見他有顧客上門,馬上積極回應:「我幫你把泡菜送來!」到後來生意更好時,若有仔細看,外送的小弟已經變辣妹了。而這樣對比的手法,楊宇碩導演特別喜歡運用,因為可以立刻看到各角色間關係的變化及情緒反差,用的好有效果,也有「笑」果,例如,來事務所應徵的朴冬豪(吳達庶飾)覺得立即上班也太猴急,但聽到薪水double跳,馬上熱情招待客人。當他擁有大量財富,執意要買那間房子時,屋主剛畫完一半眼妝,神色嚴肅、不肯讓步,但聽到買家之慷慨,隨之殷勤泡茶款待,這些皆引起陣陣笑聲。
當他已晉升人生勝利組之姿看著房子,才開始闡述他那曾經窮到沒飯吃的過去,帶出老闆娘對他的恩惠,以及後續在高中同學會上,與記者朋友李允澤表達對學生街頭抗爭不同的看法,因此扭打起來等等對比,全部都是為了最後更大的對比做準備-一個不同意街頭抗議、窮過怕過只懂得賺錢的律師,竟然會為學生挺身而出對抗國家!這些橋段不僅將他的人格「絕對不會放棄」、「做他認為對的事」表露無遺,也為他的挺身而出刻畫出更多張力,一個好不容易靠努力獲得富裕、美滿生活的人,卻願意為正義放棄打拚得來的一切;一個對未來有洞見、有影響力的律師,對上國家顯得還是太無力、太弱小,得以改變自己的人生,卻無法改變他人的人生…
辯護過程的言詞與鋪排成功令人隨之起伏、情緒緊張,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楊宇碩導演不斷讓鏡頭晃動,也許是想藉由晃動「撼動」觀眾,但畢竟鏡頭如同觀眾的眼睛,鏡頭的晃動反而像是有另一個視角在看這一切,容易導致觀眾出戲。
劇中最後無法扭轉乾坤,實在很令人感到惋惜,但宋佑碩在辯護期間的理論與言詞仍是感動很多人-「不是國家掌控人民,人民就是國家!」、「因爲國民不富裕就不能受法律保護,不能享受民主主義,這種說法我是無法接受的。」
宋佑碩即便失敗仍是努力不懈地進行街頭抗爭,這也使我明白,民主正義的得來不易與艱辛,民主不是一蹴可幾的,每個國家都會歷經這樣的進程,現在擁有的一切皆是前人上街爭取,甚至以鮮血換來的成果,在感慨之餘,更滿懷著感恩。
而在史實,為「釜林事件」進行辯護,便是盧武鉉人生當中的一大轉折點,使他開始關注政治及人民的權益。此後,盧武鉉作為一名偏重於為時事以及勞動事件進行辯護的律師而名聲鵲起。1985年,盧武鉉開設了「勞動法律商談所」,此後開始專心參與勞動運動。1987年6月,盧武鉉出任了為民主權力而抗爭的團體「民主爭取國民運動釜山本部」的常任執行委員長。
1988年韓國第13屆國會議員選舉當中,盧武鉉作為統一民主黨的候選人首次參加了釜山東區的選舉,並且成功當選。在當年舉行的「第5共和國不正當事件調查特別委員會」的聽證會上,盧武鉉憑借富於理論根據同時又十分犀利的質問成為了大眾注目的焦點。
即便之後年近50歲的盧武鉉還只能在政治圈的邊緣地帶活動,後期還遭受到四次選舉失敗的打擊,但他百折不饒的精神,感動了許多韓國民眾,最後憑藉拒絕三黨合併以及放棄鍾路選區等政治傾向給韓國民眾深刻印象,他們自發的在韓國慶尚和全羅道形成了大規模的「愛戴盧武鉉之聚會(簡稱愛盧會)」,也為盧武鉉2002年得以成功坐上韓國總統之位奠下根基。
【影評/心得】用畫面道盡一切的軍中樂園
從2010的《艋舺》問世,可以發現鈕承澤導演已將眼光與重心放於台灣歷史,這次他更大膽選材,以國共對抗時期的特約茶室(俗稱軍中樂園、831)為背景,描述眾多年輕人被迫徵召入伍,受嚴格訓練及軍法約束,在情緒與情慾找不到抒發窗口的情形下,只能上「軍中樂園」宣洩;而這些待應生則是因家庭遭遇困難、犯罪等原因,被迫或自願加入的女子。
即使他們的權職、命運大不相同,卻被困在同一個小島上,一同刻劃著「沒有人能選擇,卻又不得不選擇」的無奈。
然而這個背景只是揭開序幕的引子,這些小人物彼此交織出的故事與情緒才是吸引人之處。《軍中樂園》的故事從小寶(阮經天飾)開始,也由小寶結束,看似以小寶為主軸,但背後主要訴說的卻是老張(陳建斌飾)的人生,小寶像是個旁觀者敘述老張及同梯好友興華(王柏傑飾)的經過,卻又是劇中的主導者,影響情節的發展,因為他沒阻止16號待應生,興華逃兵了;因為他有管道能寄信的謊言,給予老張娶妻回鄉的希望,但也因告知阿嬌的謊言一切幻滅,從而釀下悲劇。主角同時擁有旁觀者及主導者的角色,使這齣戲顯得更為客觀真實,也顯得更為主觀心酸。
此外,《軍中樂園》也擅用情感物象化的敘事手法,這部份相當有侯孝賢的味道。老張典當金錶換得的手鐲,帶出老張對阿嬌(陳意涵飾)的情意;捨不得穿、妥善保存的鞋,表示對母親深刻的愛與思念;逢年過節才能包的餃子,更成了劇中人物不言則明的的心情寫照。這些物象化的情感,在劇情的舖成中形成了極大的張力,讓畫面變得更有力量;例如在年輕的老張終於捨得穿起鞋,回家路上卻被徵召,從此與媽媽天人永隔,媽媽仍不知情地在家裡包著水餃時,那段畫面沒有音效、特寫,沒有哭號、言語,就只是這樣靜靜地包水餃,播了好長的一段時間,我竟不覺得不耐煩,反而感受到極大的悲傷,潸然淚下。後來,那雙鞋隨老張入獄、被小寶燒毀,手鐲在阿嬌死時,遠遠地被扔在一旁,都象徵著老張在軍中熬過大半輩子,懷抱的這份情與寄託,終究是無法如願了…。
最終的結局也是道高一尺,起先看到的是小寶與萬茜的全家福照,再看到華興跟16號待應生牽手的合照,最後則是一段老張跟妻子阿嬌,抱著小孩的畫面,放在最後的力道之強,徹底顛覆了幸福美滿的結局,也告知了劇中人物真正的結局-小寶再也沒遇到萬茜、華興跟待應生死於大海、老張入獄(餃子店與娶妻的夢碎),這樣反諷的呈現,讓結局更令人印象深刻,也引人嗟嘆。
《軍中樂園》如此的敘事情節、舖成,成功將我們推進上一輩的生命情境裡,卻又不覺得荒謬或突兀,而是能感受到人性最原初的那份呼吸起伏與心跳,一步步走得深刻、走得顛簸,最後踉蹌倒地,跟他們一起惋惜…。
小人物的心酸血淚
小寶vs妮妮--曇花一現的情感
「承諾是給自己的,做不做的到是自己的事,跟那個對象無關。」
小寶許下承諾──第一次要給予未來的老婆,因此即便在831服役,天天看著那檔事上演,他也謹守承諾,不願與哪個女孩發生肌膚之親,不過在妮妮(萬茜飾)要離開的前一晚,小寶情不自禁,卻又在最後關頭逃開了,他愛她,但沒有把握對方可以成為他的另一半,對妮妮而言,她也愛他,但她有小孩,與小寶也是短暫的火花;這段感情,在兩人為了看曇花,一起在螢火蟲堆中奔跑時,就有了暗喻──
曇花謝了,妮妮親吻小寶的眼睛,暗示了這段情感終究如曇花,僅是曇花一現,只是妮妮敢衝敢愛,可以拉著小寶的手去看曇花,她也願意在最後片刻跟小寶愛的徹底,但小寶有對自己的承諾,所以退縮。
不過小寶後悔了,隨著時間流逝,「如果當時沒那樣做,事情會不會不一樣?」的懊悔逐漸吞噬了他對承諾的堅持,加上那樣的環境讓他的意志被消磨、人也改變了,他後來把第一次給了一個完全沒有感情的待應生,最初好不容易把持住的承諾竟然就這麼破滅了,顯得那次的堅持是多麼沒有意義與浪費…但也許他是想藉由那個經驗忘記妮妮吧,只是嘗試了之後,發現還是沒有辦法,只是讓內心更空虛、難過而已。
老張vs阿嬌--放羊女孩的等待
老張與阿嬌總是擦身而過,阿嬌其實就是他那有婚約卻未過門的妻子,但他們彼此都不知情,所以阿嬌一直希望有人可以娶她,她看著戒指看到失魂、謊報有身孕,都只是想要那份她一直盼望擁有的婚約,但她後來醒了,因為她不能跟軍人結婚,會讓她無法跳脫做待應生的過去,再加上小時候的回憶──她從來沒有等到過,所以她才會出口責難老張:「你們這些外甥仔,永遠都回不去了!」這句話讓不少網友批評她白目,但其實那是有原因的,那就是她的心聲,在遭受爸爸、哥哥的凌辱時,她一直等待著未婚夫來解救她,但永遠都等不到,所以她不相信老張真的能娶她、歸鄉,她喊出了內心深處的痛,也不經意讓老張的信念與寄託幻滅了,兩人終究還是錯過。
華興vs 16號--逃離的艱難
華興與16號這對主要是呈現軍中無法自己選擇所歷經的悲慘面,以及難以逃離的命運。華興在潮溼的環境服役,生病了還要被學長們欺負、虐待;16號不得已當待應生,也會遭受某些軍人無禮、粗暴的對待。裡面一定有很多像他們這樣的人,但除了忍受也無可奈何,因為要逃,就必須渡過台灣海峽,等於送死,華興與16號最後選擇豁出去、喪命海中,也顯示這座島讓人無法逃脫、生不如死的一面。
訂閱:
文章 (Atom)